11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章(第1页)

中郎自己是个充满生命热情的人,他做什么事都兴致勃勃,好像不要命似的。爱山水,便说落雁峰&ldo;可值百死&rdo;。爱朋友,便叹&ldo;以友为性命&rdo;。他知道&ldo;世上希有事,未有不以死得者&rdo;,值得要死要活一番。读书读到会心处,便&ldo;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rdo;,真是忘乎所以。他爱女人,坦陈有&ldo;青娥之癖&rdo;。他甚至发起懒来也上瘾,名之&ldo;懒癖&rdo;。

关于癖,他说过一句极中肯的话:&ldo;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宦贾之事。&rdo;有癖之人,哪怕有的是怪癖恶癖,终归还保留着一种自己的真兴趣真热情,比起那班名利俗物来更是一个活人。当然,所谓癖是真正着迷,全心全意,死活不顾。譬如巴尔扎克小说里的于洛男爵,爱女色爱到财产名誉地位性命都可以不要,到头来穷困潦倒,却依然心满意足,这才配称好色,那些只揩油不肯作半点牺牲的偷香窃玉之辈是不够格的。

一面彻悟人生的实质,一面满怀生命的热情,两者的结合形成了袁中郎的人生观。他自己把这种人生观与儒家的谐世、道家的玩世、佛家的出世并列为四,称作适世。若加比较,儒家是完全入世,佛家是完全出世,中郎的适世似与道家的玩世相接近,都在入世出世之间。区别在于,玩世是入世者的出世法,怀着生命的忧患意识逍遥世外,适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怀着大化的超脱心境享受人生。用中郎自己的话说,他是想学&ldo;凡间仙,世中佛,无律度的孔子&rdo;。

明末知识分子学佛参禅成风,中郎是不以为然的。他&ldo;自知魔重&rdo;,&ldo;出则为湖魔,入则为诗魔,遇佳友则为谈魔&rdo;,舍不得人生如许乐趣,绝不肯出世。况且人只要生命犹存,真正出世是不可能的。佛祖和达摩舍太子位出家,中郎认为是没有参透生死之理的表现。他批评道:&ldo;当时便在家何妨,何必掉头不顾,为此偏枯不可训之事?似亦不圆之甚矣。&rdo;人活世上,如空中鸟迹,去留两可,无须拘泥区区行藏的所在。若说出家是为了离生死,你总还带着这个血肉之躯,仍是跳不出生死之网。若说已经看破生死,那就不必出家,在网中即可作自由跳跃。死是每种人生哲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中郎认为,儒道释三家,至少就其门徒的行为看,对死都不甚了悟。儒生&ldo;以立言为不死,是故著书垂训&rdo;,道士&ldo;以留形为不死,是故锻金炼气&rdo;,释子&ldo;以寂灭为不死,是故耽心禅观&rdo;,他们都企求某种方式的不死。而事实上,&ldo;茫茫众生,谁不有死,堕地之时,死案已立。&rdo;不死是不可能的。

那么,依中郎之见,如何才算了悟生死呢?说来也简单,就是要正视生之必死的事实,放下不死的幻想。他比较赞赏孔子的话:&ldo;朝闻道,夕死可矣。&rdo;一个人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好好地活过一场,也就死而无憾了。既然死是必然的,何时死,缘何死,便完全不必在意。他曾患呕血之病,担心必死,便给自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在家里藏一笔钱,怕贼偷走,整日提心吊胆,频频查看。有一天携带着远行,回来发现,钱已不知丢失在途中何处了。自己总担心死于呕血,而其实迟早要生个什么病死去,岂不和此人一样可笑?这么一想,就宽心了。

总之,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又抱着宿命的态度坦然地死,这大约便是中郎的生死观。

未免太简单了一些!然而,还能怎么样呢?我自己不是一直试图对死进行深入思考,而结论也仅是除了平静接受,别无更好的法子?许多文人,对于人生问题作过无穷的探讨,研究过各种复杂的理论,在兜了偌大圈子以后,往往回到一些十分平易质实的道理上。对于这些道理,许多文化不高的村民野夫早已了然于胸。不过,倘真能这样,也许就对了。罗近溪说:&ldo;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rdo;中郎赞&ldo;此语抉圣学之髓&rdo;,实不为过誉。我们都是有生有死的常人,倘若我们肯安心做这样的常人,顺乎天性之自然,坦然于生死,我们也就算得上是圣人了。只怕这个境界并不容易达到呢。

19923

第19章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ldo;誓游西方,以问所惑&rdo;,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十七年,译经用了十九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ldo;共谋朝政&rdo;,也遭婉谢。

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作为对比,近百年来,中国学者纷纷谈论和研究西学,但是,不必说在西学造诣上名冠欧美,即使能与那里众多大学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20065

第20章阮籍与尼采

阮籍(210-263)是公元3世纪的中国诗人兼哲学家,尼采(1844-1900)是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兼诗人。他们两人,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六百多年。然而,每读他们的诗文,我常常不由自主地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塞北三朝  爱的四重奏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借我一生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山居笔记  这个历史挺靠谱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  诛仙之问道青云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吾师余秋雨  千年一叹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笛声何处  恐怖十三楼  人生哲思录  周国平自选集  两宋风云  

热门小说推荐
神侠仙侠之争妖妹

神侠仙侠之争妖妹

故事以三角恋爱为主线,着重叙述了妖妹与神界仙界两个男人的恩怨情仇。在神,妖,鬼,魔,仙界,通过他们的个性交锋,武打暗算,利益与情意的交错,集中展现了他们各个个体的正义,邪恶,高尚,渺小,卑鄙。人物性格突出,怪。人物关系错纵复杂,有亲情,有友情,有仇敌,有血缘有情缘。本小说语言流畅,细腻幽默有趣,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有时会使人落泪,有时会使人捧腹大笑。...

夜深闲共说相思

夜深闲共说相思

大婚之夜,她代妹出嫁,岂料洞房内惨遭骗婚,新郎竟换成那个一年娶四妻的大色鬼。听闻他有克妻之命,四个妻子皆活不过三日,很不幸她误打误撞成了第五个。为活命,成亲当晚她火烧新房,拐带美男一名趁乱逃走,谁知美男半路翻脸,竟将她就地正法,娘子,春宵一刻值千金!...

六宝联萌:团宠妈咪是大佬

六宝联萌:团宠妈咪是大佬

作者清栀的经典小说六宝联萌团宠妈咪是大佬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一胎六宝团宠掉马高甜孤儿院长大的孟羽兮一朝车祸失忆,被整容成隐藏大佬言芷的模样,并过上言芷的生活。四年后,身为幼儿园老师的言芷遇到六小只宝藏萌宝,爱她护她敬她只听她的话,还把她套路去当妈。帮冰山爹地各种神助攻,喜提后妈一枚。谁料,不久之后,后妈变亲妈,一家八口喜团圆。某天,她娃他爹,当初说好一个娃一百万,现在六个娃,你得补我五百万。娃他爹狭长凤眉微微一瞥怕你看不上五百...

御昆仑

御昆仑

一声春雷长发散,一更别我二更回。    预计是百合或者单身文。本站为书迷更新御昆仑最新章节,查看清诚所撰魔法御昆仑的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天外寄生

天外寄生

黑科技原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和认识水平,乃至于缺乏科学根据违反自然原理的科学技术。这种超越时代的科技,用在好处可以让人类文明进步,用在坏处能够破坏文明。被天外生物寄生的陈央,本是一个普通的地球人类,但现在他需要面对一个难题,拥有了超越现有水平的科技,他该如何使用?不过,在此之前他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寄生在他身上的天外生物,可不是一个易于相处的好伙伴,相反,最可恶的犯人也不能形容它的邪恶。它对人类抱有的态度,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明天,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全人类,陈央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与一个外星人相处。...

明末苍茫

明末苍茫

赵烈无奈穿越在明末登莱一个官二代身上,此时已是天启年间,内忧外患的大明大厦将倾,从北到南建奴农民军荷兰人郑芝龙虎视眈眈,赵烈金手指浮现,整兵修武,重塑东亚新秩序。朝鲜背信弃义,投向建奴,拿走济州岛,略略惩戒。日本德川幕府安定四方,拱卫天皇,藐视大明,这怎么行,定要亲善弱小,祸乱九州,夺取北海道,肢解倭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